西安移动互联网圈里的"焊接工"-高鹏
2015-09-30 来自: 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3104
西安移动互联网圈里的"焊接工"-高鹏
iPhone3刚上市的时候,高鹏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在ios平台上做软件。
记者 王莹
42岁,放在满是80后、90后的移动互联网圈子里,看起来是有点奇怪,但高鹏认为,什么年龄干什么并没有定论。这位1993年大学毕业的软件高材生,放着研究所的“旱涝保收”不干,下海寻找自己的无限可能。搞过研发、做过外包,近几年又赶上了移动互联网这波大潮。“高鹏是个热心人。”“高鹏是个实在人。”很多圈里人都这么夸他,高鹏给自己了一个角色,西安移动互联网圈子里的“焊接工”。
每周三下午,高鹏都会出现在西安软件园零壹广场楼下的百怡咖啡。他来这里不是为了喝咖啡,作为一个时刻都在想着要为陕西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做点什么的人,他选择了“焊接”这个工种——让研发者和研发者借着喝咖啡的机会碰撞出点火花,然后促成合作。
现在,高鹏***希望看到的是研发者与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微信普及以后,通话业务减少了,短信业务也减少了,就连114、12580这类服务热线也逐渐被各种公共账号所取代。运营商的优势成了‘提供带宽’。”
即便如高鹏所说,运营商面临着“不改变就死”的窘况,但目前仍看不到它们有很积极的行动。“现在运营商还在等,没有人逼它们不会主动改变。但我们这些研发者不能等,所以促进一下吧。”
App收费指日可待?
抱着这种“推上一把”的心态,高鹏发起成立的西安移动互联网联盟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应用大赛,硬是拽着运营商也参与其中。“得让他们知道我们行业里有许多好的产品和企业,能够对他们的未来有所帮助。”
高鹏预测,面对业务逐渐被瓜分殆尽的危机,运营商可能会改变收费渠道。因此研发者与运营商的合作机会,就是把过去的通信费用变成App的下载费用。“首先,他们有大量的用户群体;其次,他们有很好的收费模式。”
高鹏说,国内尚没有形成花钱买App的氛围,建立一个新的收费平台,培养一种新的缴费习惯,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何必呢?大家已经习惯了给电信、移动和联通交钱。”
按照高鹏的设想,促成这一合作不仅可以缓解运营商和研发者各自面临的生存危机,同时也使那些淹没在App Store中的本地化应用得以凸显。
“新的领域里需要有泡沫”
1996年开始,高鹏抛弃了俗称“铁饭碗”的研究所工作,像很多人一样赶着时髦“下海”创业。搞过研发、做过外包,冒着“弄不好还会被研究所抓回来”的风险,他也是那些被称为“不安定因素”中的一份子。
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高鹏开始把注意力从软件外包转向移动互联网产品。他说,iPhone3刚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在ios平台上做软件。“当时在App Store上的排名比较靠前,但还是没有赚钱。”
高鹏说,这并不奇怪。“行业现象就是有些App在一夜之间下载量很高,但很快就下去了。”用高鹏的话说,一个新的领域里需要有泡沫,也需要有探索者。
高鹏说,目前在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技术人员,其对企业的经营也并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一个成熟的研发团队,开发、销售、维护、市场合作等都要包括在内,要有一部分稳定的人员,还要有人愿意去接传统的生意,即使是做全新的东西也会考虑到和很多人、很多部门的结合。”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高鹏已经对自己的团队作出了调整,将主业从原创应用变为项目承接,即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匹配的应用程序。“更土一些,但是也容易生存一些。”
“移动互联网本质就是一种工具”
看似无奈之举,却让高鹏从中发现了原创应用未来发展的两个趋势。一是微博、微信这类的大型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已经定型,走这条路的机会越来越少;二是个性化的细分应用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越来越具体。
细分到什么程度?“一个应用针对的用户也许就是几十万、几万,甚至几***,以前那种很多人玩同一个App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高鹏说,近期陕西历史博物馆正计划跟他们合作开发一款客户端,以便于游客自助参观时***地了解文物的背景和概况。
“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最后变成一种工具。”高鹏认为,微博、微信一类大型移动互联网应用实际上趋同媒体的属性,而大量的App则是不需要“炒作”的,其存在就是为了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你会发现手机有了很多异常的功能,锁车、运动健身、健康检查等等。不是替代现有的东西,而是在现有的东西上实现突破,使其超过原有的价值。”高鹏说。
本文来自于西部网,原标题:陕西互联网报道:西安移动互联网圈里的"焊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