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儒《由复苏到复兴》
2019-01-12 来自: 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3160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的生命正好以40年为界分为两大阶段。我马上就80岁了。在我三十八九岁的时候,“文化革命”结束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肖云儒先生
一
那时我正下放在关中嵯峨山下的一个国防工厂,远离了我的本行新闻和文学,在工厂当秘书。在那看不到尽头的***时代,准备在山沟里终老一生。
1978年3月,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会上号召向科学进军,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作为一个老大学生,一个写过一点作品的人,我的心立即死灰复燃,春情萌动。我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山坡上,把那份报纸看了又看,泪眼朦胧,觉得不到40岁,还有机会挽回逝去太多的生命。
于是每天下班以后,借着落日的余晖在山坡上开始看书,没有多少书可看,就看哲学书。黑格尔有一句话启发了我:“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困境的时候你就去找哲学”。
在重新拣起书本的两三个月期间,人民大学新闻系高我一班的同学、在江苏工作的胡福明,写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初稿。经过***反复修改,《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全力推出,成为三中全会的理论基础。
一个新的40年开始了。
当时我很激动,我与胡福明同窗三年呀。赶紧把自已的一个读书体会也写成一篇哲学论文,叫《要重视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反思
“文化革命”十年,中国乱成那样,根子是一个斗字,总是把人群层层切割,制造各种各样的对立面。到处在斗,你斗我斗,这一派斗那一派,国外斗“帝修反”,把矛盾运动的斗争性超域、超载地扩大,超过临界线的扩大,给***造成了灾难。
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我在列宁的著作里找到了一个答案,他说辩证法是研究斗争的,但是归根到底是研究同一的,是研究对立的双方怎样在斗争过程中互相吸收、转化,然后锻造出一个新的平台,产生一个新的事物,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我恍然大悟,原来辩证法不仅讲斗争,更讲同一。
我写的这篇8000字的文章,在11月份《光明日报》“哲学”专刊全文发表,不几天,***人民广播电台连续两天全文转播了。
敏感的人知道中国的春天要来了,但基层并不知情。当时我们单位召开了“帮助”我的会,说***讲矛盾的斗争性,讲一分为二,你为什么讲同一性,讲合二而一?我有口难辩。那春寒料峭,正是乍暖还寒难以将息的时候。
三中全会之以后,这篇文章被收进了《1978—1981年哲学论争集》。
是应该认真深入地想想,我们搞革命为什么?当然是为打破一个旧社会,但是那是最后目的吗?不,重建一个新中国才是我们的目的。建设新的社会,这正是矛盾同一性大可用武之时。
40年来,历代领导人无一不重视发挥矛盾同一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一上来就说,稳定压倒***,对外不称霸,我们***是第三世界;对内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不争论,同心协力搞建设,就要抓同一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是我们党真正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哲学基础。
江泽民和胡***同志先后提出了和谐社会,提出了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什么叫和谐、叫协调?就是空间范畴上的同一,把各个板块的利益诉求整合在一起。什么叫可持续发展?就是时间范畴上的同一,把各个时间段的不同情况整合到一起,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重视发挥同一性的作用。国内的改革开放,就是发挥同一性作用,促进平衡发展。
改革开放,我个人认为大致经过了四个时间阶段和四个空间区块的交错进行。“沿海开放”诞生了以深圳为标志的***性大都市,现在发展为粤港澳湾区。粤港澳组合在一起,将与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域媲美。后来,提出围绕上海浦东的“沿江开放”,逐步形成沪杭甬湾区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又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全力实现“沿路开放”。还提出了“沿都开放”,在首都西南面建设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一步步将改革开放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纵深推进,向中国***推进。这是什么?这不就是对发展不平衡的整合和同一吗?
经济上,我们在数量经济基础上转型升级,发展质量经济为重。关了很多高耗能厂子,比如煤炭、钢铁和小水泥。规模缩小了,产能质量却大幅度提升。工业不再只关注数量性增产,而重视科学化智能化改造。农业也不再简单要求产量,而追求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质量。
***上,也十分重视发挥同一性的作用。我们反复提战略伙伴、命运共同体、新型***化,这都是在各个***、各个民族、各种利益诉求和各个政治版块之间寻找到同一性,把合作的可能性更大化,以推动民族和***的发展。
40年来,可以看到我们***由革命党逐步走向执政***轨迹,由侧重抓矛盾斗争性到侧重抓矛盾同一性的脚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谐、同一是稳健发展的重要条件!
肖云儒·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
二
第二点,我想讲一下文明的互补结构,也就是两区、两河、两路、两圈层的文化结构对改革开放的意义。
如果允许我用几分钟给大家介绍文化,我特别想说的就是这个“两个区”、“两条河”、“两条路”和“两个圈”的双层互补结构。
“两个区”:农耕文化区、游牧文化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这两大生存区域,这两种生存方式、生存观。农耕文化区形成了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生存观,在守土为业生存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成熟的村社文化、家族文化,使之成为东方文化的一大特色。游牧文化区则形成了一种相对动态的生存观,在移畜就草生存方式 基础上,发展起居无定所、游走生存好的动态文化。两种文化在大文明中相反相成又相辅相成,互激又互䃼,使之成为文化重要的内生力。
“两条河”:黄河、长江。“两条河”在唐宋之间接力传递,解决了中国国内发展和文明永续不断的问题。黄河文明支撑了中国古代上半部历史,但资源消耗过度,开始显出下滑的迹象。这时长江文明崛起,支撑起中国古代史的下半部,不但开始领跑中国,而且反哺黄河文明,同时让整个北方在休养生息中逐渐复苏。中国社会发展到宋、明,虽然国力、军力不如汉、唐,但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并不输于汉唐,仍然保持了世界***地位。不同于古巴比仑两河文明的同步发展,中国的“两河文明”是在异时、异空的接力中传递的,它使文明永续不断的发展有了较为坚实基础。
的中国,以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的环渤海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这三足鼎立的***发展核心竞争力,正是“两河文明”异时异地递进发展的这一结构,在新时代跨出的新轨迹。
“两条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以张骞与郑和为标志的先行者开辟的这两条路,绵延几千年,拓展了中国以外向发展促内部发展的新空间,也使中国得以自古以来便一直在给人类给世界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丝路,从经济发展上看是一条链,含金量很大的钻石链。从文化精神上看是一道虹,七彩霓虹。它让我们走出去谋发展,拉起手共发展,与世界各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命运共同体,像阴阳太极图那样合抱世界,共同来打造新型***化的格局。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路”,发展到就是一带一路。正是一带一路,使中国和亚、欧、非、澳各国有了几百条航空线路、几十条中欧铁路班列、十几个陆自联运的港口,以及密如珠网的公路相连结,它让各国日渐靠近,世界畅通无阻。“两条河”使我们有实力屹立世界,“两条路”更使我们有便提的路径走进世界。陆海丝路,一带一路何止只是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它本来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特有的一种双层互补文化结构。
“两个圈”。我们还有着一个鸡蛋形的两圈层互补的文明结构。千***来,民族有多少人离乡背井去海外打拼。他们前赴后继、代相传承,建立起无数的海外华人社区,使文化在海外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个华人社区,每条唐人街,乃至每家中国餐馆、每位海外华人,都是文化一个展示、传播的窗口,都是文化一个真切的形象。
这种内外两圈双向互补的文化结构,很像一个鸡蛋。我想大致可以这么认识,本土生成的原生文明,是“蛋黄”,融汇于异域的再生明化,是“蛋清”。从炎黄文化到儒家文化,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就是这两大文化圈的核中之核,核心之心。
文化的海外融汇圈并不止是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播弘扬,它与异国异地文明不断融汇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新环境下生成新的文明因子的过程。它是文明开放、包容、走向并融入世界的一部分。它既有传播弘扬本土文明的强大功能,又有生成外的文明的创新功能。它甚至有着比本土文化更为开放包容、鼎故革新、与世界接轨的活力。
本土文化圈是海外华人文化的源头和基础,它会不断给海外华人华侨输送生命和文化的动力和活力。同时,扬播到海外、并融汇于海外而生成的新的文明因子,也会反过来启示、促进、激励本土文明的创造更新,它构成了文明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十分活跃的一部分。它是新流脉,也是新源头,更是新动力。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双圈层良性互动。
整个看,在这么双层互补结构中,“一带一路”起什么作用呢?“一带一路”就像钢筋一样,把本土文明和再生文明穿到一起,浇筑成水泥钢筋一样的文化堡垒。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把这个串到一起来思考。
肖云儒著作《丝路云谭》荣获冰心散文奖
三
第三点,我想从我坐汽车跑丝路四万五千里的感受中,谈几点丝路经济带”方面的问题。
丝路经济带的投资主体要大幅度拓展。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到了要赶快向“一带一路”出击的时候。有三个原因:
一是我们的国企央企,我们沿路看了好多,中远公司、大石油、中海油啊,很多国企央企已经把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大西瓜”抱得差不多了。当然还没有抱完,但是别人抱不起,只有国企央企才能抱。但是每一个“西瓜”之间需要许许多多的“芝蔴”,外包服务,学校、医院及各种服务业,才能形成良性的产业链。现在关注不够。央企太大了,顾不上也不屑于,急需中小微企业进入,填补空档。
二是大型国有企业出去以后,往往与当地的华人几***来营造的各种企业和经济文化脱节, 忽略了利用他们原有的经济、文化、民心的基础。中小微企业进去就可以非常贴地皮的跟已有的海外华人、华侨实行对接,因为本是同根生,都是民营企业。
三是中美贸易冲突以来,和一些***,对中国的国有大型企业怀有戒心。这个时候,也正是民营企业以民间的、亲和的面目进入丝路好时机。政府要为中小微民营企业进入加速搭建平台,提供优惠政策和有品质的平台。这是“一带一路”更新、转型的一个机遇。
丝路经济带的投资方式要变。在“一带一路”上有产业资本投资也有金融资本投资,就陕西走出去的情况看,需要大力加强丝路金融资本的运作。相对来说,产业投资的周期更长、风险更大,要尽量合理规避。
还有,“西安模式”在“一带一路”投资中,极有可能是一个优势,要根据实际情况试行。因为我们的国有大型企业一般只建设主体项目,很少将企业建设和为企业配套的社区、乡镇、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整体规划,拓展、提升项目的含金量。原来“西安模式”不就是抓一个主体项目,同时延展到抓整个社区、城市建设,让项目大幅度拓展、升值吗。甚至围绕主体项目搞一个新社区、新城,有公园、学校、医院什么的,地价相应提升,反过来反哺企业。这个经验,新疆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实现了,他们建了一个矿山和工业园,四十亿人民币投资。然后雕工业园区,建超了整整一个可以自我循环的大社区,当地十分欢迎。
最后,我们要十分重视丝路上的教育文化投资。文教产品是增值性产品,功能积累性产品;物质产品是消耗性产品、功能衰减性产品。桌上花瓶里的这朵花,枯萎了就丢进垃圾桶了,但是这朵花如果种到心里去,它就会生根发芽,一茬茬开花。现在已经有六万个中国留学生在丝路各国留学,三十万丝路各国的人在中国留学,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烛光,都是种子。他们要生活六十年,而且要结婚 生子,他们每一个家庭都会是中国坐标。他们将会在那块土地沉淀、辐射、传承,这是***在积累增值的力量。所以教育文化的投资,我们不要算眼下的小账,不要算当年GDP,它是要算六十年、一百二十年、多少代人的GDP才是科学的。
2018.12 西安